蒼山[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

蒼山[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

蒼山縣又名蘭陵縣,地處魯西南,東與臨沂市羅莊區及郯城縣接壤,南鄰江蘇,北望泰山。蘭陵縣歷史悠久,古文化遺址屬北辛文化。西周初年夏朝少康帝小兒子姒曲烈的封國—鄫國故城位於中西部。蒼山蒜全國有名。暢銷日、韓、美歐,蒼山是全國有名的“大蒜之鄉”,“牛蒡之鄉”,“魯南南菜園”。

蘭陵縣簡介

蘭陵縣位於山東省南部,南鄰江蘇,東接臨沂,西通棗莊,北望泰山,處於沿海地區大開放、黃淮海平原大開發的交叉地帶。境內交通便利,206國道、京滬高速(G2)、以及剛建成通車的臨棗高速(S38)、臨棗鐵路穿境而過,在蒼山境內建設蒼山賈莊火車站以及新興貨運站。臨沂機場和日照、嵐山、連雲港三個港口相互溝通,39條城鄉公路形成七縱五橫的交通框架。

蘭陵縣位於東經117°41"——118°18",北緯34°37′——35°06"之間。地處魯西南,東與臨沂市羅莊區及郯城縣接壤;東南部的莊塢、長城、磨山與郯城縣相連;南部的南橋、蘭陵、長城與江蘇省邳州市毗鄰;西部的下村、魯城、新興、蘭陵與棗莊為鄰;北部的下村、車輞、大仲村與費縣交界;東北部的礦坑、仲村、神山與羅莊區相依。蒼山縣人民政府駐縣城駐地蘭陵路東段,電話區號0539,郵政編碼277700,至首都北京592千米,至省會濟南225千米,至臨沂42千米,至費縣52.5千米,至棗莊52千米,至徐州127千米,至邳州62千米,至郯城50千米。

蘭陵縣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平均氣溫13.20C,年日照時數2300—2900小時,年平均降水量850—900毫米。無霜期平均202天。相對濕度全年平均為69%,適種宜養面廣。境內大小山丘380座,最高的抱犢崮海拔580米,一般海拔高度為100—200米。主要河流12條,大中型水庫5座,其中會寶嶺水庫總庫容達2.67億立方米。淡水面積5.2萬畝,農田有效灌溉面積45萬畝。

蒼山縣雪景 蒼山縣雪景

蘭陵縣生產糧、棉、油、菜、乾鮮果品等農副產品,是譽滿中外 的大蒜之鄉、牛蒡之鄉,蒼山大蒜聞名全國,遠銷海外。被國家列為優質大蒜基地縣、商品糧基地縣、優質小麥基地縣、淡水魚基地縣、瘦肉型生豬基地縣、黃淮海平原農業開發縣、中德糧援項目縣。被譽為魯南的糧倉和山東南菜園、洋菜園,是蔬菜生產、貯藏、加工、出口基地和蔬菜購銷的集散地,二廟居村驢肉、長城辣椒也遠近聞名。礦產資源主要有大理石(儲量4.7億立方米)、石膏(儲量1.9億噸)、鐵礦石(儲量2億噸)、石英砂、鋁礬土、煤等40多種。

俯瞰蒼山 俯瞰蒼山

蘭陵縣歷史悠久,古文化遺址屬北辛文化。西周初年夏朝少康帝小兒子姒曲烈的封國—鄫國故城位於中西部。具有“魯南小泰山”美譽的文峰山坐落在尚岩鎮北部,“文峰積雪”系沂蒙八大景之首。山上現有春秋時期季文子廟遺址,建廟時栽植的銀杏樹現仍根深葉茂。戰國後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三為祭酒”、兩任蘭陵令荀子的墓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蕭何第六世孫、漢朝宰相( 太子太傅)蕭望之之墓也在蘭陵,南齊開國皇帝蕭道成,梁朝開國皇帝蕭衍都是蕭望之的後人。東漢宰相匡衡,南宋著名文學家鮑照、鮑會(令輝)兄妹以及南梁詩人、參知軍事何遜等歷史名人均是蒼山人。蘭陵美酒歷史久遠,唐代詩人李白賦詩“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給予高度讚譽,1915年獲得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

蘭陵是革命老區,1928年建立黨的組織。1933年7月6日舉行了著名的“蒼山暴動”,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這裡是沂蒙山區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塊土地上留下了劉少奇、羅榮桓、陳毅的足跡;灑下了羅炳輝、趙鎛、郭雲舫等2500多名烈士的鮮血。解放戰爭時期,蒼山40萬人中、有8萬人參軍參戰,20萬人次擁軍支前。文峰山上建有魯南革命烈士陵園、蒼山暴動紀念碑、趙鎛烈士墓等革命紀念設施。

蒼山縣夜景 蒼山縣夜景

蒼山蒜全國有名。暢銷日、韓、美歐,蒼山是全國有名的“大蒜之鄉”,“牛蒡之鄉”,“魯南南菜園”。

抗戰初期,蒼山地方被日軍占領,中共領導的地方抗日武裝組織活動在四縣邊區一帶,以台濰公路為界,1938年在路南建立臨郯邳中心縣委,1939年為臨郯縣委,1940年為臨沂縣委、臨沂縣政府;在路北建立臨郯費嶧四縣邊區縣委,包括今棗莊市的稅郭、羅滕和今費縣的新莊、高橋一帶;1941年初成立四縣邊區縣政府,簡稱邊聯縣。1944年春,魯南行署為紀念1941年“銀廠慘案”被害的魯南區黨委書記趙鎛,決定將邊聯縣改名為趙鎛縣。由於敵人的封鎖分割,為加強對敵鬥爭,1942年秋在蘭陵、新興、南橋、尚岩與今屬棗莊之羅藤、利增區域內設定蘭陵縣,成立蘭西工委,1943年成立蘭陵縣委及蘭陵辦事處,1944年改蘭陵辦事處為蘭陵縣政府;在神山、沂堂、大仲村、礦坑一帶,1942年秋成立臨西工委和臨西辦事處。1944年冬,抗日戰爭局部反攻,抗日民主根據地逐漸擴大,撤銷臨西辦事處,併入趙鎛縣,1945年抗戰勝利,臨沂、趙鎛兩縣合併為趙鎛縣,歷史上簡稱臨沂合併。1947年初,國民黨軍重點進攻魯南,趙鎛縣平原地區大部為敵人占領。為了有利於開展游擊戰爭,地委決定以趙鎛縣的卞莊、蒼山(神山)、仲村、長城、層山、廟山、褚墩區組成蒼山縣,縣境重新劃為趙鎛縣和蒼山縣。蒼山縣作為獨立的縣治首次出現。1949年,為適應解放戰爭大反攻形勢的需要,重新恢復蘭陵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蒼山縣和趙鎛縣合併(簡稱蒼趙合併),根據中央廢除以人名作地名的指示,撤趙鎛縣併入蒼山縣。1953年再次撤消蘭陵縣劃歸蒼山縣。2013年12月27日,國務院批准蒼山縣更名為蘭陵縣;2014年1月8日,民政部印發了《關於同意蒼山縣更名為蘭陵縣的批覆》;2014年1月17日,山東省人民政府下發了關於《蒼山縣更名為蘭陵縣的通知》;2014年1月21日上午,蒼山縣更名為蘭陵縣揭牌儀式舉行,並召開相關工作會議和新聞發布會。更名後的蘭陵縣(原蒼山縣)行政中心不變,仍為卞莊街道。蘭陵鎮仍為蘭陵鎮,不做處理。

大蒜之鄉

大蒜之鄉 大蒜之鄉

大蒜傳入中國已有近2000年的歷史。據《古今注》和《農政全書》考證,古代種植的蒜最初叫卵蒜。公元前119年,西漢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從西域引進一種“胡蒜”,其形態比我國原栽培的卵蒜頭大,所以稱為大蒜,卵蒜也就相對的被稱為小蒜。 蒼山種植大蒜則在西漢之後。東漢崔實著《東觀漢記》載:“李恂,為兗州刺史,所種園小麥、胡蒜,悉付從事,無所留。”據《後漢書》載,李恂原東漢章帝(公元76-88年)時代人士,由西北來山東任刺史,帶進部分胡蒜種,於官府後園種植,收穫分贈下屬人員。可以構想,東漢時期,山東普遍所種皆為小蒜,當時大蒜仍屬稀有品種。由於大蒜比小蒜的產量高、蒜頭大、味道好,於是在兗州附近開始田園種植,後逐步向外擴種推廣,涉及濟寧、嘉祥、泰安等地,進而引至蒼山一帶。

據《郯城縣誌》載,明朝萬曆年間,神山鎮和莊一帶,就已形成了大蒜集中產區。由此可知,蒼山大蒜起源於西域,並由東漢李恂從中原引于山東兗州,進而推廣到蒼山,逐步形成蒜區。在蒜區的特定生態環境條件下,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和人工的定向培育而形成了“蒼山大蒜”,距今實有1900多年的栽培歷史。

據調查分析考證,建國前全縣種植大蒜面積僅有3000至4000畝,蒜頭畝產300至400千克,蒜薹畝產100-200千克。到1960年,種植面積仍不足1萬畝(0.8萬畝左右),1974年達到2.11萬畝,1980年近4萬畝,1990年達到12.16萬畝,1993年達到18.89萬畝,其後多年都保持在18萬畝左右,2001年突破20萬畝。蒜頭產量一般畝產700千克左右,甚至高達1000千克以上。蒜薹一般畝產600千克左右,可高達800千克以上。

蒼山大蒜是山東省的著名土特產品,因產地蒼山縣而得名,具有頭大瓣齊、皮薄如紙、潔白似玉、粘辣清香、營養豐富等特點,在國內外享有盛譽。蒼山縣由此而成為國家優質大蒜生產、出口的基地縣,被譽為大蒜之鄉。蒼山大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胺基酸、蛋白質、大蒜素和碳水化合物,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和營養價值。唐《本草拾遺》載:“大蒜去水惡瘴氣,除風濕,破冷氣,爛癬痹,伏邪惡,宜通溫補,無以加之。”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載:“大蒜搗汁飲,治吐血心痛。煮汁飲,治角弓反張。搗膏敷臍能達下焦、消水、利大小便;貼足心能引熱下行,治泄瀉暴病乾濕霍亂,止衄血;納肛中能通幽治關絡不通”。大蒜在中醫學用作散寒化濕,殺蟲解毒。其性溫、味辛,主治感冒、鼻塞、肺虛大咳、百日咳、泄瀉、痢疾以及肺結核、鉤蟲、蟯蟲等。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大蒜不僅是“天然抗生素”,可以殺死15種以上有害細菌,還可以治療高血壓,保護神經系統和冠狀動脈血管,控制人體—些內分泌腺功能等。大蒜中的大蒜素、蒜制菌素和大蒜甙能降低人胃內的亞硝酸鹽,具有較強的抗腫瘤作用。已被廣泛用於治療腫瘤。1970年至1974年全國胃癌普查表明,大蒜產區蒼山縣的胃癌發病率為總人口的3.4/10萬,是長江以北10萬人口以上縣、市中胃癌發病率最低的一個縣。大蒜油可以殺死蚊子及某些農作物的害蟲,對預防痢疾及乙型腦炎有奇效。蒼山大蒜含有的17種可測胺基酸中,除胱氨酸外,其他16種均高於境外大蒜的含量。蒼山大蒜蒜瓣所含的胺基酸總量比其他大蒜的含量高39.2%,可供人體直接吸收的胺基酸比其他大蒜多51.5%。

現任領導

薛峰同志:主持縣政府全面工作;負責行政監察、審計、財政、編制、武裝等方面的工作。分管縣監察局、縣審計局、縣財政局、縣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縣國防動員委員會。

矯曉斌同志:負責縣政府常務工作;協助薛峰同志分管行政監察、編制、財政等工作;負責縣政府機關、政府法制、政務大廳、政府研究、應急管理、發展和改革、重點項目、統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公安、司法、國土資源、礦管、稅務、經濟開發區和園區建設等方面的工作;負責分管部門的招商引資、改革、穩定和安全工作。分管縣政府辦公室、縣政府法制局、縣政務大廳管理辦公室、縣政府研究室、縣政府應急管理辦公室、縣直機關事務管理局、縣發展和改革局、縣重點項目辦公室、縣統計局、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縣公安局、縣司法局、縣國土資源局、縣礦業管理辦公室、蒼山縣經濟開發區。聯繫縣總工會、團縣委、縣婦聯、縣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縣工商聯、縣國稅局、縣地稅局。

王劍峰同志:負責教育體育、城鄉規劃、建設、城管執法、房產管理、交通(鐵路)、公路、環境保護、人民防空等方面的工作;負責分管部門的招商引資、改革、穩定和安全工作。分管縣教育體育局、縣規劃局、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縣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縣城市管理局)、縣房產和住房保障局、縣交通運輸局、縣地方鐵路辦公室、縣環境保護局、縣人民防空辦公室。聯繫縣公路局、206國道蒼山收費處。

米興法同志:負責經貿和信息化、安全生產、招商引資、中小企業、節能、金融、保險、電業等方面的工作;負責分管部門的招商引資、改革、穩定和安全工作。分管縣經濟貿易和信息化局、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縣招商局、縣中小企業局、縣政府節約能源工作辦公室(縣集體工業聯社)、縣金融工作辦公室。聯繫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臨沂監管分局蒼山辦事處、中國人民銀行蒼山縣支行,駐蒼銀行、保險、擔保機構,蒼山供電公司。

宋中東同志:負責農業、林業、水利、農機、畜牧、水產、蔬菜發展管理、農業綜合開發、扶貧、菸草、供銷、信訪、農場、山東蒼山現代農業示範園、氣象、絲綢、防震減災等方面的工作;負責分管部門的招商引資、改革、穩定和安全工作。分管縣農業局、縣林業局、縣水利局、縣農業機械管理局、縣畜牧局、縣水產局、縣蔬菜發展管理局、縣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縣扶貧辦公室、縣供銷合作社聯合社、縣農場、會寶嶺水庫管理處、山東蒼山現代農業示範園、縣地震局。聯繫縣菸草專賣局、縣委縣政府信訪局、縣氣象局、縣絲綢公司。

高思聖同志:負責科技、文化、廣播電視、新聞出版、旅遊、地方史志、檔案、郵政、通信等方面的工作;負責分管部門的招商引資、改革、穩定和安全工作。分管縣科學技術局、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縣文化市場管理執法局、縣旅遊局、縣廣播電視台、縣史志辦公室。聯繫縣科協、縣檔案局、山東廣電網路公司蒼山分公司、縣郵政局、中國聯通蒼山分公司、中國移動蒼山分公司、中國電信蒼山分公司。

楊金童同志:負責食品安全、衛生、愛國衛生、食品藥品監督、人口和計畫生育、民政、殘聯、商務、貿促會、物價、商業、糧食、物資、石油、鹽務、工商行政管理、質量技術監督等方面的工作;負責分管部門的招商引資、改革、穩定和安全工作。分管縣政府食品安全工作辦公室、縣衛生局、縣愛衛會辦公室、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縣人口和計畫生育局、縣計生協會、縣民政局、縣商務局、縣物價局、縣商業集團公司、縣糧食局、縣物資集團公司。聯繫縣工商行政管理局、縣質量技術監督局、縣鹽務局、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蒼山縣委員會、中國石化蒼山分公司、縣紅十字會、縣殘疾人聯合會。

么新同志:協助矯曉斌同志負責發展和改革工作,協助米興法同志負責節能工作;側重負責重大項目策劃上報審批工作。

劉志軍同志:主持縣政府辦公室工作,負責縣政府機關的日常管理工作。

行政區劃

行政區劃變遷

蒼山縣轄21個鄉鎮,1179個行政村。

蒼山縣 蒼山縣

歷史沿革 1993年9月16日,撤銷向城鄉,設立向城鎮。

1995年12月18日,撤銷層山鄉、尚岩鄉,設立層山鎮、尚岩鎮。

1996年5月24日,撤銷南橋鄉、車輞鄉,設立南橋鎮、車輞鎮(魯政函民字【1996】26號)。

1997年12月26日,撤銷新興鄉,設立新興鎮(魯政函民字【1997】48號)。

1998年10月19日,撤銷莊塢鄉,設立莊塢鎮(魯政函民字【1998】25號)。

1999年12月22日,撤銷沂堂鄉,設立沂堂鎮(魯政函民字【1999】40號)。

2000年,蒼山縣轄14個鎮、14個鄉。總人口1128161人,各鄉鎮人口:卞莊鎮115990大仲村鎮53674蘭陵鎮47702長城鎮46309 磨山鎮 61143 神山鎮 44733 車輞鎮 28074尚岩鎮43153 向城鎮 53073新興鎮36739南橋鎮53619 層山鎮 41209莊塢鎮 35539 沂堂鎮 42829賈莊鄉45201小嶺鄉34768礦坑鄉31155流井鄉22388 甘霖鄉 22306下村鄉20766 魯城鄉 34113 韓塘鄉 26314橫山鄉20700三合鄉38370興明鄉38686 蘆柞鄉 29241二廟鄉41625 大爐鄉 18815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10-2011年間,蒼山縣由14個鎮、14個鄉調整為15個鎮、6個鄉:卞莊鎮(小嶺鄉、蘆柞鄉)、大仲村鎮(流井鄉)、蘭陵鎮(韓塘鄉、橫山鄉)、長城鎮、磨山鎮、神山鎮、向城鎮、車輞鎮(甘霖鄉) 尚岩鎮、南橋鎮、層山鎮、新興鎮、莊塢鎮、沂堂鎮、金陵鎮(賈莊鄉)礦坑鄉、下村鄉(大爐鄉)、魯城鄉、三合鄉、興明鄉、二廟鄉。(括弧內的為被撤併的鄉鎮)

2010年2月,沂堂鎮劃歸臨沂市羅莊區,撤銷賈莊鄉,南部劃歸蒼山縣開發區,北部劃歸金陵鎮。

截至2010年2月,蒼山縣轄——14個鎮:卞莊鎮、大仲村鎮、蘭陵鎮、長城鎮、磨山鎮、神山鎮、向城鎮、車輞鎮 尚岩鎮、南橋鎮、層山鎮、新興鎮、莊塢鎮、金陵鎮;7個鄉:礦坑鄉、下村鄉、魯城鄉、三合鄉、興明鄉、二廟鄉、橫山鄉

經濟開發區

蒼山經濟開發區成立於2001年,2006年3月被山東省政府批准為省級開發區,同年11月,縣委、縣政府對經濟開發區進行了區劃調整,調整後的開發區轄9個行政村,1.3萬餘人,北臨蒼山縣火車站(在建)和臨棗高速(在建),南接老206國道,東部緊鄰城區,西靠鐵山等村,新206國道穿過園區,總面積8.2平方公里,控制面積16平方公里,已開發面積4.7平方公里。近幾年來,經濟開發區以基礎設施建設為突破口,以最佳化發展環境、擴大招商引資為重點,全力推動經濟開發區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全區已完成基礎設施投資3億多元,建成道路16.6公里,形成了“四縱六橫”的道路框架,基本實現“九通一平”。入園企業86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39家,初步形成了以板材加工業、機械製造業和食品加工業為主導產業的經濟體系。

山東蒼山經濟開發區熱烈歡迎海內外客商前來投資興業,共謀發展!

歷史文化

歷史沿革

蒼山,因蒼山燦爛的文化而生動;蒼山燦爛的文化,因蒼山的悠久歷史而厚重。當你走進蒼山,隨便叩開每扇門窗都隱藏著許多動人的故事,信手抓起一撮泥土都有著文人墨客的詩情畫意。

提到蒼山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不能不提及蒼山歷史沿革。

蒼山,這個農村縣城,是1953年新劃縣,舊時沒有自己的縣治,曾幾經滄桑,但這片土地卻有著悠久的歷史。據“王嶺”、“吳莊”、“小古村”、“於官莊”、“東城子”、“小湖子”、“程村”等古文化遺址發現的陶片和人骨等,證明這幾處分屬舊石器文化、細石器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從舊石器文化算起,至今已有兩三萬年的歷史。這說明在兩三萬年前,先

人已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了。遠在夏時,此處屬徐州管轄。商時,蒼山有些古鎮已始建立。而蘭陵古鎮,到西周時已是有相當規模的城鎮了。還有鄫國故城、柞國故城等,這些故城遺址至今尚存。這足以說明蒼山這片土地歷史之久遠。周時,此地大部為青州屬地,附庸於齊,後來入魯(春秋時,魯國於蘭陵設次室邑)。戰國時,為楚邑。秦屬郯郡(秦末置,不在三十六郡之內)。漢至南北朝時,又屬徐州東海郡、琅玡國,琅玡郡管轄。當時有開陽、臨沂、繒、利城、襄賁、蘭陵、即邱七縣。南有戚縣地,北有陽都縣地,互相交叉,形成“褲腿狀”。相傳,秦始皇為防止各地鬧獨立,特劃此狀,以利監督。從隋朝起,合併臨沂、開陽、即邱三縣為一,稱臨沂縣。此時設州,今蒼山大部,又為沂州琅玡郡管轄。隋唐州郡迭廢迭復,宋則州郡通稱。經宋、金、元、

明等朝代,期間雖有變動,但仍屬沂州臨沂縣管轄。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改作直隸州。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升為沂州府,改稱蘭山縣。1913年取消府制,復稱臨沂縣。蒼山雖幾經變革,但大部仍為臨沂屬地,俗稱“臨沂西南鄉”。

抗日戰爭前,蒼山縣的轄區分別屬於臨沂、郯城、費縣、嶧縣的邊遠地區。抗戰初期,我黨以台濰公路為界,在公路南建立臨郯縣委(1937年為臨、郯、邳縣委)。1940年成立臨沂縣政府,在公路北建立臨、郯、費、嶧四縣邊聯中心縣委,1941年春成立邊聯縣政府,當時簡稱“邊聯縣”。1941年10月27日,蔣匪五十一軍六八三團襲擊魯南區黨委駐地——邊聯縣銀廠村,魯南區黨委書記趙鎛同志被捕,1941年11月19日慘遭殺害。1944年春,魯南行署決定將邊聯縣改名為趙鎛縣,以示紀念。

在戰爭最艱苦的年代,由於敵人的嚴重封鎖和分割,曾一度削弱了蒼山縣對敵鬥爭的勢力。為加強對敵鬥爭,1943年秋曾將蘭陵、橫山、新興、南橋、尚岩、青山套一帶,與今屬棗莊之羅藤、黎增一帶劃為蘭陵縣,成立蘭陵工委和蘭東、蘭西兩個辦事處;在神山、大仲村、迷龍一帶成立臨西工委,對外稱蒼山辦事處。1944年我軍開始局部反攻,根據地日漸擴大,同年冬便取消了蘭陵和蒼山辦事處,併入趙鎛縣。1946年初,臨(沂)趙(鎛)合併為趙鎛縣。1947年初,敵人重點進魯南時,趙鎛縣的平原地區大部為敵所占。為了有利於游擊戰爭的開展,地

委決定以趙鎛縣之卞莊、神山、大仲村、長城、層山、褚墩等區組成蒼山縣;1948年後,以蘭陵、南橋、小仲村、新興、羅藤、台兒莊等區組成蘭陵縣。這樣又重劃為趙鎛、蒼山、蘭陵三縣。

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蒼、趙合併,根據中央廢除以人名作為地名的指示,正式定名為蒼山縣。1953年取消蘭陵縣,再次將蘭陵劃歸為蒼山,縣城設在卞莊鎮。

金瓶梅

《金瓶梅》,也稱《金瓶梅詞話》,是中國史上第一部文人獨立創作的長篇白話世情章回小說。成書約在明朝隆慶至萬曆年間,作者署名蘭陵笑笑生。《金瓶梅》借《水滸傳》中武松殺嫂一段故事為引子,通過對兼有官僚、惡霸 、富商三種身份的封建時代市儈勢力的代表人物西門慶及其家庭罪惡生活的描述,揭露了明代中葉社會的黑暗和腐敗,具有較深刻的認識價值。其後被拍成許多同名的影視作品。

旅遊資源

臨沂市蒼山風光 臨沂市蒼山風光

蒼山風光秀麗、山川壯美。千年古鎮蘭陵被譽為“天下第一酒都”;境內矗立著魯南第一峰 ——抱犢崮,位居沂蒙七十二崮之首,被譽為“天下第一崮”。素有“魯南小泰山”之稱的文封山,蒼松翠柏,怪石嶙峋,“文峰積雪”為古沂蒙八大景之一。郎公寺九蜂環擁,山靜林幽。會寶湖湖光山色,碧波千頃。

蒼山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戰國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儒學大師荀子曾兩度出任蘭陵令,唐代大詩人李白途徑此地,留下了千古絕句《客中行》,匡衡“鑿壁偷光”的刻苦精神依舊耀古爍今,漢朝大文學家蕭望之、著名文學巨著《金瓶梅》作者笑笑生都是蒼山人。

蒼山有著光輝的革命歷史,抱犢崮山區是中國共產黨開創的魯南抗日革命根據地,曾駐紮過八路軍一一五師機關。羅榮桓、羅炳輝等曾在這裡躍馬馳聘,1947年陳毅、粟裕親自指揮了魯南戰役,中共魯南區委書記趙博血灑九女山。

蒼山物產豐富,被譽為“中國大蒜之鄉”、“中國牛蒡之鄉”、“山東南菜園”、“洋菜園”。

會寶湖

會寶湖位於蒼山西部,西與棗莊市相連,南臨206國道,水面面積15平方公里,控制流域面積42平方公里,總庫容2.09億立方米,是一座集防洪、灌溉、發電、遊覽於一體的國家級大型水庫存。

會寶湖周圍山水相融,湖光山色,白帆點點,是人們水上遊覽用休閒、度假的理想去處。該景區處於文峰山、抱犢崮兩大景區中心地帶,可將兩大景區融為一體。

朗公寺

大宗山朗公寺景區位於縣城北15公里處,東與臨沂市區相鄰,主峰海撥257米,山中奇石眾多,泉水涌動,潺潺流水沿山澗蜿蜒直下。朗公寺位於山中林密泉流,石怪徑曲之處,歷史悠久。據寺內碑文記載:建寺於東晉,歷經南北朝,興於隋唐,元鼎盛時期占地數百畝,僧侶1000餘人,曾為古琅琊寺院之首,當時可於長清靈岩寺和杭州靈隱寺相齊名。朗公寺歷經滄桑,幾度興衰,綿延至今,成為深山古剎,97年得到部分修復。大宗山朗公寺景區,緊靠臨沂市區,佛教文化底蘊深厚,森林茂密,是市民節假日走出戶外休閒、度假的理想去處。而且交通便利,可以直達山腳。現有各種景點

五色金魚

該區域位於賈莊鄉,擁有五色金魚、千畝淡竹、杏山奇石、萬畝林果、長新橋水庫等旅遊資源.

上園五色金魚傳說是明朝夏代駙馬後花園飼養的金魚,至今已有五百年歷史,這種金魚世界上僅存三處,該魚花色品種多,體態嬌小可愛,魚池有7米見方,池水終年不溢不漫。五色金魚離開該水池過不了夜,充滿了神奇色彩,至今這個“千古之謎”也未能破解。

蒼山地處亞熱帶北緣,亞熱帶植物千畝淡竹四季常青,鬱鬱蔥蔥,稱為“魯南第一竹園”,主要集中在206國道兩側,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景區周圍有壓油溝萬畝板栗園、長新橋水庫,周圍青山環抱,影色宜人。該區域緊鄰縣城,被稱為縣城“後花園”,特別是獨特的上園“五色金魚、明皇親賜”,等旅遊資源,必將大大提高該區域旅遊吸引度。

抱犢崮

抱犢崮居沂蒙七十二崮之首,位於蒼山與棗莊交界處,是國家級森林公園,被譽為“天下第一崮”,崮頂雖在蒼山,但景區吸引力及可進入性都不及棗莊部分,修了盤山路,遊客也不是很多,基本上無法與棗莊部分抗衡。山下的靈峰寺,存有佛樓、鐘鼓樓等遺蹟,已修復並對遊人開放。會寶湖水庫水面面積15平方公里,是一座集防洪、灌溉、發電、遊覽於一體的大型水庫,其旅遊開發還處於初級階段。釣魚島是雙河湖的湖心島,周圍湖光山色,但島上現代化賓館的建設破壞了整個環境,而且自身功能混亂,設施不匹配,致使無法充分利用。魯能龍寶山金礦基本開採完畢,沒有開展相應的旅遊開發。羅榮桓指揮部被淹沒在民房中,房屋的前半部分已遭到破壞。此外,在該區的線路上,還有一部分古樹,主要有位於孔莊的千年流蘇、小古村的隋槐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